
路橋新青年|張龍飛:往深處扎根,向高處生長
人物檔案:張龍飛,男,1987年生,中共黨員。2012年進入湖南路橋工作,先后擔任現場技術員、工區長、工程科科長、長江分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長等,現任永零5標常務副經理、支部書記。
雖然已經過去5年,回憶起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橋建設情景,張龍飛依然歷歷在目。
有一個突起雷電的午夜,為確保安全,升降梯停運,而正在200米高空施工作業的人員要快速撤回地面避免雷擊。
沿著貓道,張龍飛先撤回塔吊,然后從塔吊上的爬梯下到地面。遠處的天空被一道道閃電劃破,頭頂上驚雷滾滾,湖面不時會卷起大風,每往下幾步,張龍飛都要穩下心神,緩一緩發軟的雙腿,等到地面,才發現自己渾身已被冷汗濕透。
“每往下一步都不容易,但我沒有想過退縮,我把這個過程想象為‘扎根’,扎得越深,我才會理解并熱愛上這份事業,才會向高處生長”,張龍飛說。
(一)
張龍飛出生于山西長治,父親是當地一家水泥廠的職工。也許是父親的影響,張龍飛從小對建筑行業興趣濃厚,并在大學時選擇了交通土建專業。2012年,大學畢業的張龍飛成為湖南路橋五分公司的一名見習員工。
2013年,湖南路橋中標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橋,大橋全長2390米,主跨為1480米的鋼桁梁懸索橋,位居同類型橋梁世界第二、中國第一。
面對超級工程,張龍飛心動了,他向集團提出申請,渴望到大舞臺鍛煉自己。
▲2016年 張龍飛在洞庭湖大橋項目貓道施工現場
同年10月,張龍飛如愿進入洞庭湖大橋工作,“我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面對這么大的工程,我感到興奮,同時也很惶恐,擔心自身專業、技能、經驗不足以支撐崗位職責。我用了三年時間,才克服這種感覺,自信開始占據上風。”
一步一步克服惶恐,就是一點一點累積自信,從現場技術員,到工區長、工程科科長,在前輩們的悉心指導下,張龍飛與大橋同步生長。
2014年,大橋順利完成樁基礎施工并開始了承臺施工,開挖地基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張龍飛對混凝土施工及養生監控等都有了深入地理解。
2015年,張龍飛繼續和“混凝土”打交道。通過一次次的澆筑,他掌握了爬模施工的質量、安全控制要點,了解到落地支架及牛腿支架施工的控制要點及受力特點,掌握了混凝土夏季養生和冬季養生的參數控制。
2016年,大橋轉入緊張的上構施工,從主、散索鞍吊裝到貓道架設,再到大橋“生命線”主纜的架設。在洞庭湖上空,張龍飛背著帆布包穿梭在貓道、塔吊之間,包里全是圖紙和施工方案,他將具體討論內容和細節完善放到施工現場,發現問題立即解決,為的就是能高效、快捷地解決施工現場與方案之間存在的問題。
▲2017年 張龍飛在洞庭湖大橋主梁吊裝前熟悉方案
大橋主纜架設過程中,張龍飛首次作為工區負責人參與施工,早晨六點半到凌晨,從高達200米的索塔到跨度1480米的橋面,張龍飛與工人一蹲就是一整天,直到這項工序安全、高效完成,他才和工人一同下班。
就在這一年,張龍飛不僅從施工工藝上得到長足的進步,更在項目管理上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他開始變得自信,用他自己的話,就是把根穩穩地扎下來了。
三年的蛻變,領導和同事看在眼里,洞庭湖大橋項目經理謝臣稱贊道:龍飛能吃苦,責任心非常強,綜合能力出眾,從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成長非常快速。
(二)
2017年5月,洞庭湖大橋進入關鍵的鋼桁梁吊裝階段,全橋115片鋼桁梁要從洞庭湖面上精確吊裝至指定位置并且與前一片梁完美對接。
重達300噸的鋼桁梁要從水流湍急的運輸船上平穩吊裝至指定位置并精確安裝,需要考慮船舶的定位、當天的風速、風向及預先計算的纜載吊機位置,并需要根據現場情況來靈活調整吊裝指令。
夏季烈日當空,張龍飛與工人在溫度高達40多度的鋼橋面上作業,每片梁起吊前,他反復確認鋼桁梁的高度、間距和重量等技術參數,確保吊裝順利進行。
6月,在鋼桁梁吊裝最緊張的時刻,噩耗傳來,張龍飛遠在山西老家的父親突然去世,但他強忍著悲痛,堅持把手頭的工作安排好才趕回家吊唁。為了不影響工期,僅僅3天后,他的身影又出現在施工現場。
2018年2月,洞庭湖大橋通車,看到大橋宛若一條巨龍傲然橫跨洞庭湖兩岸,懸索猶如兩道彩虹同旭日爭輝,張龍飛百感交集,自己參與的作品首次完整呈現出來,五年的不易和艱辛換來的是前所未有的驕傲和滿足,他深深愛上了這份事業,想要建更多更好更美的橋。
▲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橋資料圖片
(三)
2018年-2019年,張龍飛連續兩次被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選為湖南省第六批、第七批短期援藏專業技術人才進藏開展援藏工作,在山南桑耶文化旅游園區指揮部擔任規劃部副部長一職,主要負責推進棚改工作和補充土地基礎資料。
張龍飛和隊友們在工作中發現,當地土地基礎信息資料還是10年前統計測繪的,往往說不清楚、說不全面,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巨大阻力,于是他們決定盡快完善用地資料,解決當務之急。
工作經費未到位,那就自己來測量完成,沒有專業技術設備,那就用自己的雙腿,踏遍桑耶824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手機拍下一寸一寸的土地,再回來完成繪制。
那12天里,張龍飛和隊友們帶上手機翻山越嶺,走過了33195畝、周長200.19公里的土地,日均步行17公里,完成了桑耶周邊59塊土地的邊界、性質、地貌取樣等信息,編制成了《關于特鎮規劃外招商可用地塊初步摸底報告》。
▲2019年 張龍飛在高海拔搬遷安置區施工現場
艱辛不言而喻。除了翻山越嶺時的缺氧高反,隊員們還經常錯過飯點,掉水溝、被狗追、被棘刺劃傷都是常事,更不提經常在野外沒信號無法和其他隊員取得聯系,一塊地走了又走、測了又測,做了多次重復工作。用腳丈量西藏土地,張龍飛更加深刻地領會到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于是他懷揣一顆真正去為西藏做事的心,總希望能再多做一點、再多留下點什么。
“我們沒想到,他們五個人真的用腳把桑耶周邊800多公里的用地信息給走出來了,”時任桑耶文化旅游創意園區工作指揮部副指揮長、市旅發委副主任李永周說,“他們幫我們節省了100萬左右的資金,為后續園區布局規劃和招商引資提供了一份操作性極強的用地資料”。
“有了這份報告,以后再有投資商,不用去現場就可以了解意向地塊的地形地貌,知道土地的面積、形狀和性質,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資的成功率,時至今日,這份報告還在發揮作用。”張龍飛為此特別自豪。
▲2018年 張龍飛慰問藏族學生
(四)
2020年4月,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常益長高鐵5標工期滯后,壓力很大。常益長高鐵是集團“落子”高鐵項目的“第一戰”,戰略意義非同一般,不容有失,為趕上進度,集團決定成立黨員突擊隊。
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張龍飛亮出黨員身份,主動請纓,擔任侍郎河大橋黨員突擊隊副隊長、副書記。張龍飛與隊員們一起三班倒,白加黑,5+2,在隊長帶領下全力搶抓進度,進場一個月時間,侍郎河大橋捷報連連,率先進入上部構造施工,成為全線施工標桿。8月20日,大橋成功合龍,成為常益長高鐵全線合龍的第一座連續梁,路橋湘軍“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優良作風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高度評價。
回顧自己10年成長經歷,張龍飛謙虛地說自己幸運,公司給了足夠大的平臺,工作中的領導和同事也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和指導。
▲2020年 侍郎河大橋黨員先鋒突擊隊部分隊員合影
2021年5月,張龍飛擔任永零5標常務副經理、支部書記,主要負責協調和黨建工作。
永零5標涉及兩個縣區、3個鎮、12個村,包括路基土石方、橋梁、通道、涵洞、防護排水、環保綠化等多項工程,頭緒非常多,協調難度非常大,對于沒有項目管理經驗的張龍飛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這一次,張龍飛不再感到惶恐,他清楚自己的短板,更知道如何去克服。
長江分公司派出有30多年工作經驗的分公司副總經理楊會任項目經理,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更好更快地培養其項目管理能力。
“雖然我沒有真正拜過師父,但非常幸運遇到很多很多老師,給了我很多幫助”,張龍飛說。
“他很好學,善于觀察,也善于總結,接受能力很強,實踐能力也很強,對于負責的溝通協調工作,他進入角色非常快,做得非常好”,楊會對這個副手不吝稱贊,也愿意將畢生積累傾囊相授。
張龍飛從認真學習公路建設專業知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入手,系統掌握路基、橋梁、涵洞等方面涉及到的協調知識,從而為開展協調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保證項目順利開工,他來回奔波于當地政府、林業、國土等多個部門,積極辦理審批手續。面對當地老百姓,他堅持原則,主動解決群眾訴求,有效化解矛盾,維護了項目建設的正常秩序。
“項目整體統籌、重難點把控、關鍵工序銜接、施工編排、勞務隊伍管理以及團隊建設等等是我重點學習和提高的地方,我會認真向楊總還有其他前輩學習,快速成長,用優秀業績回報組織的信任和培養”,第一次擔任項目管理人員,張龍飛坦言,自己學習和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
“張龍飛同志吃得了苦、沉得下來、鉆得進去,是長江分公司年輕人中的佼佼者”,長江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經理黃松雄說,“希望龍飛在技術上注重沉淀提升,繼承發揚長江分公司的‘橋品牌’技術優勢,全面成長為一個政治素養過硬、專業技術突出、管理能力強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為集團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1年 張龍飛帶領永零5標黨支部成員重溫入黨誓詞
下一篇:路橋新青年|張國棟:凌云之志 豈在當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