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深觀察丨作畫多嬌“江杉”——江杉高速建設紀實
11月11日17時30分,隨著第一輛車順利通過收費車道,江杉高速順接G0401長沙繞城高速干杉收費站正式開通試運營。
有媒體把干杉收費站界定為湖南省最大“綠通”收費站。附近的蔬菜批發商們樂了,常年進出此地的司機們也樂了。伴隨這座收費站啟用的,還有另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江杉高速也將全線通車。
這是一條耗時三年建成的高速公路,在冬日暖陽的輕撫下,亟待迸發它的勃勃生機。“這條路修得真心不容易”,湖南路橋江杉高速項目黨支部書記、經理肖俊杰表示,“大大小小的項目,我都做了不少,這個恐怕是難度最大的,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
“江杉”如此多嬌,在“作畫”的建設者眼中,每一筆嬌嬈背后,都浸透了智慧與汗水。
細描:在26米高墩之上“搭積木”
江背樞紐互通是項目的起點,“說得好聽一點,起點即巔峰,說得難聽一點,起點就給了我們下馬威”,如今,站在樞紐的最高處,一邊是車流如織的瀏醴高速,一邊是高聳的匝道,肖俊杰再次為此“起點”賦予不同的解讀。
這可能是這片區域最高的橋墩子了。據肖俊杰介紹,此處最大的難點在于,有兩條高速在此交匯,為了將新舊高速融為一體,要建兩座拼寬橋。拼寬橋每片30米T梁重約83噸,需要兩臺220T吊車配合作業,架設時每片T梁需要精準控制,按號入座,相當于在新舊高速緊鄰的26米高墩之上“搭積木”,難度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考慮到瀏醴高速的運輸壓力,需確保半幅車道正常通車,這就意味著要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開展高噸位、高精度的吊裝施工作業,安全防控更添重重壓力。
“那種壓力讓人寢食難安,因為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就是致命性的”,肖俊杰回憶。為探討最佳施工方案,項目部組織集團內外專家多次召開會議,在一次次的頭腦風暴中,不斷提升方案的科學性、安全性,確保以最完備的方案、最可靠的手段實現吊裝拼寬。在確定施工方案后,肖俊杰幾乎全程守在施工現場,靠前指揮,錯開車流密集時段,加大人力、設備等要素配置,忙中有序。最終,他們僅用4天時間將31片T梁全部架設完成,并迅速恢復瀏醴高速全幅正常通車,為實現長沙往東的高速公路網絡閉合打通了關鍵節點。
一開頭就啃下硬骨頭,在肖俊杰看來,雖然很艱難,但這樣的歷練,不僅提高了團隊的默契感,也磨礪了團隊的斗志,為后來施工中的攻堅克難打下基礎,“所以第一戰,我們就打出了氣勢,打出了精氣神”。
濃寫:“以問題為導向”的創新
創新,貫穿于江杉高速項目建設始終。在肖俊杰眼里,創新得有問題導向,不能解決問題的創新是沒有生命力的。
在面對鋼筋需求量大、工期緊的問題時,項目主動加大投入,引入鋼筋自動化集中加工技術進行鋼筋標準化生產,該項技術利用微電腦數字化控制代替人工控制,由自動控制機械對鋼筋進行自動矯直、剪切,并完成定尺剪切、彎曲成型、接頭機械連接加工等一系列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有效彌補了鋼筋加工速度不足,同時提高了加工精度、減少勞動力投入、節約施工用地,有效降低了項目成本。
江杉項目橋梁上部結構采用30米預制小箱梁,全線共計1026片,工程量大,生產任務緊,項目投入了一系列高新科技、環保節能設備,采用新工藝,推進“智慧梁場”建設,極大提升了箱梁質量,縮短了制備工期,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推行預制梁張拉程序智能控制系統,使預制梁施工不受人為、環境因素影響,其停頓點、加載速率、持荷時間、卸載速率等張拉過程要素完全符合橋梁設計和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最大限度減少了張拉過程中的預應力損失,同時實現了質量遠程監控,張拉過程真實記錄,真實掌握質量狀況,質量責任永久追溯。此外,箱梁施工全過程通過二維碼進行施工管理,每一片小箱梁都有一個醒目直觀的“身份認證”,實現了對現場的精細化信息化管理。
今年6月8日,為響應國家“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項目還承辦了集團環保型凈味瀝青路面技術交流與示范工程觀摩會,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進行了技術創新,加入具有凈味功能、軟化溶脹功能的高效凈味劑,實現凈味降排功能,在攤鋪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實現節能環保目的,此外還縮短膠粉溶脹時間1小時以上,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節約了施工成本。
項目還結合高速公路機械化施工特點,大力推行施工機械物聯網技術,通過安裝在現場施工機械上的各類傳感器,借助網絡傳輸系統,將機械的活動狀態、工作時間、地理位置等實時數據上傳至云端,實現了對不同類型的機械遠程實時監控。并通過臺班管理、效率分析、油耗分析等實時定量反映機械設備的利用率、監控機械油耗。施工機械物聯網的廣泛推行,經項目統計,大幅降低了機械使用成本、增強項目成本管控能力,同時確保了項目施工機械駕駛人員安全駕駛的有效監督,得到了公司認可并在公司其他項目進行了推廣運用。
描紅:建一條“充滿人文關懷的路”
在江杉高速走一圈,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全線的橋梁非常之多。根據統計,主線共設橋梁6795.82米,共41座(含互通主線橋、主線分離式橋及天橋),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人行天橋。
為什么會修建如此多的天橋?“當然是為盡可能減少對附近居民日常出行的影響”,肖俊杰表示,“這樣的做法,在其他項目是不多見的,這雖然意味著更多成本的投入,但為建設一條和諧人文高速,這樣的投入是值得的”。
而在干杉收費站旁邊,一條嶄新的瀝青村道正在顯現出它的雛形。“這是我們給當地村民修建的一條出行之道,讓他們在享受高速公路紅利的同時,也能在日常出行中有獲得感”。
“用心用情”,一直是項目處理路地關系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項目黨支部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三年來,按照集團和公司的部署和安排,項目大力推行“黨建+生產安全”“黨建+項目協調”,把黨建與施工安全、路地協調有機結合,營造了安全施工、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圍。
江杉高速項目處于城鄉結合處,線路途徑瀏陽市鎮頭鎮(躍龍村、雙橋村)、長沙縣江背鎮(印山村、五美社區、特立村、金州村、梅花社區)、黃興鎮(車馬村、萬龍村),該區域經濟較發達,周邊房屋較多、人員相對密集,路地協調 和改遷協調難度較大,僅接改線就多達50處。
為此,項目部黨支部發揮黨建作用,與駐地政府及相關部門開展聯建活動,依托長沙縣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長沙縣農業農村辦公室、長沙縣重點工程局等主管部門,緊密聯系當地政府、協調指揮部以及村委會,充分利用現場踏勘、村組摸排、航拍等方式,積極溝通協商,爭取到相關部門和當地村委會的支持,此外,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以為民辦事的務實態度,與當地村民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三年來,我們始終展現出國企擔當,結合各類節日,給當地弱勢群體送去溫暖,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在當地建立了非常好的企業形象,這其中離不開集團公司的支持”,而這種用心用情地付出,讓當地老百姓看在眼里,為構建和諧的路地關系打下基礎。
“以混凝土和鋼筋為基礎修建的高速公路,不應該是冷冰冰的,我們要推崇人文關懷,并以此為底色,這也是高速公路的生命力所在”,肖俊杰感慨道。
通車在即,江杉項目正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今年以來,朝著為二十大獻禮的目標,我們項目部全體參建人員就始終秉承打硬仗的傳統作風,堅守‘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嚴謹務實、開拓創新’的信念,積極有力地推進項目建設”,一條凸顯“高質量、高標準、高速度”的高速公路,即將在這個暖冬綻放它的光彩,如一幅華麗的畫卷,鋪陳在壯美的山河間。(通泰公司江杉項目)
下一篇:集團領導赴永零五標開展紅線督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