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橋新青年|戴瑤:學會歸零,就是給人生做加法
【人物檔案:戴瑤,男,1991年生。2012年入職湖南路橋,曾參與新溆高速、永吉高速、南益高速、新田連接線項目建設,現任白新一標項目副經理。】
戴瑤有著別樣的路橋“人生”,他有著許多路橋人的“循規蹈矩”,輾轉于不同的項目,在試驗室一待就是近十年,但也有著許多人沒有的“戲劇性”——選擇土木工程這個專業之前,他是個“文科生”;剛進路橋時,他在這里收獲了最重要的人生導師;在鋼筋混凝土中摸爬滾打近十年,仍會把寫寫畫畫當做解壓的方式,朋友圈的頭像內容,是他自己所書的藝術字體,字跡雋秀而飄逸。
路橋十年,他在這里結婚生子,他在這里從試驗室走向更大的舞臺,也在這里從懵懂走向成熟,而他的朋友圈依然如此寫道“一無所有是拼搏的理由”,為什么還要以“一無所有”來鞭策自己呢?
戴瑤說,自己從一開始就不曾一無所有,這里更多是對自己的“歸零”。帶著這種歸零的心態,能讓自己輕裝上陣,更讓自己記得自己從哪里出發,到哪里去,看似每一次的歸零,其實都是在給自己做加法。
▲戴瑤學習有關工程質量控制文件
由文轉理,現實而浪漫的轉折
高中畢業之前,從未走出大山的戴瑤,可能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路橋人,彼時的他,是一名對未來充滿文學想象的文科生,在報填志愿時,來自親戚的“職業指導”以及對改變家庭命運的渴望,他最終選擇了填報理科志愿。從文轉理,對他來說,是現實的妥協,而這種切換,也并未成為他學業上的障礙,從文科跳到土木工程專業,對戴瑤來說,“不過是一次歸零而已,把過去丟下的物理、化學,再拿起來修讀,便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別人能學會的,我也能重新學會”。
而與湖南路橋的結緣,則有著浪漫唯美的故事,2012年,正適逢戴瑤畢業之時,同許多畢業生一樣,他對前途也充滿了迷惘,而這時,由湖南路橋承建的矮寨大橋通車了。這座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為“中國圓月亮”的超級工程,給戴瑤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次職業追求上的洗禮,“那時,我突然意識到,成為一名路橋建設者的職業榮光,而對湖南路橋我也因此心生敬意和向往”。投遞簡歷、應聘、入職,有著相對扎實專業基礎的戴瑤,很順利在2012年秋天入職湖南路橋,“我記得那天是10月24日,剛報道就被分配到新溆高速項目工作”。
剛分配項目時,項目經理讓他自己選擇職業方向,他選擇了“自己當時感覺高大上”的試驗室。當時戴瑤以為,試驗室工作,就是電視上看到的那種“穿著白大褂,在各種高精尖儀器面前試驗,然后撰寫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但在項目上的試驗室,除了可以摸到相對高端的儀器外,還得到施工現場上去,有時現場就是試驗室。而讓他更為焦慮的是,由于存在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他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在這里的試驗室似乎并不總能用得上,“我成了試驗室的小白”,這種職業上的焦慮感總是席卷而來,讓戴瑤一度有點懷疑自己。
▲戴瑤在衡永八標施工現場
不斷進行專業歸零,在挑戰中尋獲新生
意識到從理論到實踐的不足后,戴瑤很快學會了調整心態,把過去所有的理論“清零”,“這種清零,不是說完全拋棄,而是消除自己所謂的專業優勢,重新以學生身份學習技能和知識”,開竅了的戴瑤白天去工地與現場技術人員探討項目施工方案與施工工藝,晚上就在辦公室加班琢磨技術規范,通過不斷地進行經驗總結,過去所學的理論也漸漸能為他所用,指導他的日常工作實踐。
“這種突破,或者說進步,肯定不是自己頓悟出來的,而是有恩師的指導”,戴瑤所說的恩師,是他彼時的項目經理,項目經理事無巨細地指導戴瑤,讓戴瑤少走了不少彎路,“那時我的項目經理就告訴我,書本和規范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實踐中遇到難題,可以隨時去問他”。
因為有領導的悉心指導,再加上自己的勤奮,戴瑤很快就進入狀態,在工作上不時有出色的表現,一年后,他順利被提拔為試驗室副主任。“當時因為太年輕,我還一度被業主質疑過,幸好我的專業能力消除了他們的疑惑”。但對于彼時的戴瑤來說,挑戰總是會不期而遇,“最有印象的是2013年底的一次迎檢,頭天晚上我緊張得一夜沒睡,第二天有好幾十號人圍著我在路面‘取芯’,第一次取到一半的時候,機子突然搞熄火了,當時就聽到檢查人員七嘴八舌議論,急得我不知所措,幸好旁邊有領導安慰我,問我是不是太緊張,讓我慢慢來,后來總算是有驚無險地通過”。
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2016年夏,戴瑤被調至永吉高速路面項目,擔任項目試驗主任,這是他首次擔任路面項目的試驗室主任。與以前路基項目不同,路面項目工期緊、任務重,而且該項目還在推廣采用巖瀝青替代部分普通瀝青的新型施工工藝。戴瑤感到巨大的精神壓力,但數年的歷練,也讓他明白,在壓力面前,只有積極應對,別無他法。為了盡快適應施工生產的需要,迎接各項試驗工作的挑戰,他努力鉆研各種最新的檢測技術和施工標準,圍繞施工中出現的問題,一邊查閱大量有關資料,一邊深入現場調查取樣,帶回試驗室進行檢測,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熟悉巖瀝青的性能,掌握其規律,然后利用多種級配進行摻配試驗,以擇取最優配合比。同時注重過程控制,對瀝青混合料級配、溫度、油石比、現場松鋪系數、平整度、壓實、滲水等指標進行全過程監控。技術上的精進,讓他很快適應了項目新特點,也讓他后來在其他項目的試驗室主任上輕松上陣。“后來我總結出經驗,面對新挑戰,緊張和害怕都是正常的,但只要心態好,學會歸零,敢于從頭學習,沒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多年過后,戴瑤對當年的緊張和不安,更多是云淡風輕地總結。
▲永吉21標資料圖片
更廣闊的舞臺,更倔強的“歸零”
2021年,即將進入而立之年的戴瑤,迎來了他職業上的重大變化,他被任命為永州新田連接線項目副總工,雖然依然主管試驗和質檢工作,但也開始轉型負責現場施工管理,“也算是從內業走向了外業”,戴瑤回憶說,“在當時,這其實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喜的是自己可以搞現場了,憂的是這是全新領域”,而對戴瑤來說,最大的挑戰,是這個項目工期被大大提前了,原先設計36個月的工期,被要求一年半完成,這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作為項目副總工的戴瑤,自然也被壓上了重擔。為了跟進施工進度,他主動提出常駐生產一線,帶領試驗、質檢人員,加強管控,加大試驗檢測頻率,按照“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評估”的方法,嚴把質量關。在工期緊張時他自己幾乎泡在了拌合站、攤鋪現場,每天只能睡上三五個小時,但他沒有任何怨言,第二天仍然出現在施工需要的地方。為了推進項目生產,他主動取消了休假,日以繼夜、無畏勞苦。而也正是在戴瑤以及同事們的通力合作下,項目實現了19個月建成通車,較合同工期提前13個月。
“這個項目應該說創造了奇跡,也因此打響了我們公司快速建造的品牌。這個成績的取得,是公司和項目集體努力的結果,而對我來說,最值得總結的經驗,還是歸零,把自己歸零到一名普通的路橋人,歸零到一名新人,只有進行這樣的歸零,才能讓自己保持亢奮狀態,保持不斷學習的激情,提高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實現目標”。談及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戴瑤至今依然興奮不已。
路橋十年,戴瑤對“歸零”,有著自己的理解,“就是始終保持一種不斷學習的心態”,對于學習的價值,他用了一句頗具哲學意味的話“只有在自己空閑的時候多學習知識,才能在百忙的工作中讓自己有空閑”。這也成為他對現在新進路橋的年輕人的交流重點,“我經常和新來路橋的年輕同事說,不管你以前有多么優秀,當自己的才華還不足以厲害到讓人刮目相看時,不如先靜下心來好好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新田連接線甄子嶺隧道資料圖片
下一篇:集團團委組織觀看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直播 返回列表